这就是朱元璋的威压! 为什么朱元璋在世的时候,实力那么强悍的朱棣都老老实实的? 朱棣见他老子发怒,腿都能吓瘫软起来!怎能不怕朱元璋? “爷爷,你保重身子。” 朱允炆最后看了一眼朱标,眼中晦暗不明,然后失落掉头离去。 朱标有些不好意思的挠头:“老爷子,我不知道您孙子陪您呢,耽误你享受天伦之乐了。” 朱元璋洒然一笑:“那傻小子,尽给咱添气了,不提也罢!” 朱标也没理解朱元璋言语中的深意,直当寻常老头在精贵着自己的亲孙子一般。 朱元璋看着朱标,似乎想起什么,轻声询问道:“为啥想起赈灾救人?那么多人救的过来吗?” 朱标叹口气:“我体验过。” 简单的几个字,道尽了心中无穷的辛酸,但朱标是要强的人,从不会细说当年苦事。 朱元璋听着,原本满是慈爱的脸色,顿时凝固,凝结成冰霜。 他苍老的,满是皱纹的脸上渐渐变成了一种,辛酸、同情、自责、苦涩等情绪交织在一起。 深吸一口气,朱元璋道:“你想过没有,你现在是个商人,你的能力能救多少?一百人?两百人?” “其他人怎么办?” “人心复杂,你救济不全,其余人便会谩骂你,诋毁你,你如何自处?” 这话,是朱允炆刚才说的,朱元璋想看看,朱标会怎么回答。 朱标神色肃穆,淡淡的道:“我为什么要在乎别人谩骂和诋毁?我做我的事,即便背负伪君子之类的名声,又能如何?” “如果我在乎这些名声,在乎别人的谩骂,那日后做人做事,是不是都要考虑这些从而偏安一隅?” “一个男人的格局,如果局限在这么小的圈子内,那么他能看到的事,也只有自己身上以及周围小圈子!” 两相比较,胸襟自显! 朱元璋放声大喝:“好孩子!这番话老爷子记住了!你给老爷子上了一课!这才是一个站在顶尖男人,该有的眼光和格局!” 朱标讪讪一笑,随后道:“不过这些流民官府也该处理处理了。” 朱元璋冷笑道:“是啊,朝廷许多人都说太平,天下太平么,反正见了皇帝都这么说,官儿这么说,藩王这么说,总而言之在他们眼中,天下都他娘的太平!” “京师百姓都这样了,淮北呢?” “他妈的,总有一群尸位素餐的狗东西,手握权力,却不干人事!” 朱老爷子发怒了。 这位皇帝的脾气非常暴躁,尤其是在涉及到百姓的事情上。 朱元璋是一个有魄力心系天下的帝王,他也以此要求大明的官,他认为手下的官员不但要清廉,而且要和他一样,关心天下的百姓。 如果坐在官位上,却尸位素餐,眼睛盯着都是屁股下的官位,那朱元璋给的待遇也简单,杀! 大明每年被革职流放,甚至是被杀的官员,不仅仅是贪污舞弊,更多的则是这些尸位素餐,没有作为,乃至无法提升治下民生的官员。 朱标捋着朱元璋的胸口,一脸无奈的道:“好了好了,再气坏身子,不晓得还你以为您老是皇帝呢,不过也难怪皇帝这么信任你了,这心系百姓是好的,但没必要为此伤了自己身子得不偿失。” 朱标有点感动。 单纯为了大明有老黄头这样的好官。 但他此时也有些踟躇。 他见证了应天府的繁华,也看到了繁华之下苦厄。 他看过士大夫为大明鞠躬尽瘁的样子。 也看到了好官替大明殚精竭虑的忧愁。 他看到了一个风烛残年,耄耋老者,依旧会为大明百姓抱不平。 可他也看到了,在几年之后朱老爷子驾崩,家国分崩离析,靖难大旗高举的未来。 他知道盛世太平下的金戈铁马。 兴许会很豪迈,很壮阔。 但谁能想过,这种豪迈杀伐之下,残喘苟活的大明百姓? 他想,在朱老爷子驾崩之后,早朱棣一步,发动造反。 他现在对待这些流民如此来者不拒,又何尝不是在发展自己的家将? 可他现在心绪却不安宁起来。 “想啥呢?” 朱元璋好奇盯着朱标。 朱标摇头苦笑:“没事儿,在想大明若是所有官吏都如您一样,那该多好。” 朱元璋挥手:“放屁!那些官儿就是牛,不抽一鞭子,他们是不肯自己去看,自己去想,自己去做的!” 朱元璋咬咬牙,随后释然:“不说这鸟气话。” 朱标点头,“走吧,散散心。” 细蒙蒙的小雨中,朱标搀着朱元璋,在阅览应天府下的民生百态。 应天府的早晨,在退去流民之后下,依旧是那个生机勃勃的大明皇城! 临河街道上,一家家小吃店早淅淅沥沥雨中开张营业。 一处处小吃摊上,灶下的柴火都在明亮而温暖地跳跃着。 赤膊的胡人师傅“梆梆”地打着烧饼。 胶东来的师傅掀开蒸笼,白气腾腾直冒,面香四溢。
蓄着两撇弯曲如钩的大胡子的老人将刚刚烤好的芝麻胡饼用竹夹子一一地夹出炉子,花一样地摆在竹箩里,那芝麻胡饼金黄酥亮香气扑鼻。
相关Tags:生活